服务号二维码
今天的人再提“宋代”,仿佛已经不只是个朝代的名称,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。
从中不难看出,无论是千年前的宋朝还是现世,「雅」都是永不褪色的美。
因为懂得感受和体味生活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境界。
因此,当我们欣赏古人的雅趣,并非为了艳羡那种生活,而是了解它们背后的人文思想和意涵,了解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审美高度,以期对当下的生活日常,对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识,设定一种衡量尺度。
壹
细察宋人的生活画面,看看那时候的挂画、插花,又是怎样的“天人合一”吧。
如果追溯中国插花的艺术史,据考证,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它最早源于佛前供花,人们在佛像前瓶插应时花卉,以表虔诚,这时插花称为“佛花”。
南宋佚名《盥手观花图》,天津艺术博物馆藏
在六朝《南史》中记载,当时插花多以松柏、水仙、荷花为主。这段历史,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参观的慈山寺:因为采用鲜花和供水,取代传统的烧香供奉,整个寺院显得特别清幽安详,少了几分喧哗,多了几分宁静。
空气中流淌的只有树香、草香和花香,而没有人工香料的污染之气,感觉好很多。
到了唐代,插花开始走进宫廷,出现“宫廷插花”,并成为官方庆典中必备的装饰。
而到了宋代,伴随着文人雅士作画、吟诗、赏花,又产生了“文人插花”:插花的普及使得花艺广为普及发展,不仅出现了诸多美轮美奂的花艺花品,相关的书籍记载也多了起来,可以说是一个鼎盛的时期。
苏汉臣《妆靓仕女图》,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
和其他生活雅趣一样,文人们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当时花艺的品位,以清雅、隽秀为主流,讲究线条之美、构图之疏朗、整体之气氛。同时,花的品格也被强调,赋予“四君子”美称的梅、兰、竹、菊和松、柏、桂、山茶、水仙等,因为其内在意涵,常常成为花艺的主角,以显主人的品格。
范成大在《范村梅谱》中,对梅花的选择和品赏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注解:“梅以韵胜, 以格高,故以横、斜、疏、瘦,与老枝陉奇者为贵。”
有趣的是,不仅是文人雅士们喜欢,连商家也追赶起潮流,用插花来装饰室内陈设,吸引顾客。比如宋《梦梁录》里就有相关记载:杭州城内的茶铺,按照流行的样式,纷纷挂起名人字画,摆上当季花卉,招揽过客。
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:“汴京熟食借,张挂名画,所以勾引观者,留连良客。今杭城茶肆亦如之,插四时花,挂名人画,装点店面。”
更为盛况的是“万花会”:在牡丹之都洛阳,每年逢花季都会有洛阳花会,满城鲜花团簇,街道被鲜花装点,好不热闹。而以芍药闻名的扬州城,也会因季举办花会,举城欢庆。人们爱花,爱戴花,爱赏花,因而花艺插花的盛行可谓正逢其时。
据记载,当时官吏庶民,无论红事白事,办理家宴接待宾客,都可以请“四司六局”承办。“四司六局”中,香药局掌管香事,茶酒司掌管茶事,而帐设司和排办局就分执挂画和插花事宜了。
“帐设司”可以将屏风、绣额、书画等名贵物品租赁给客户暂用,而“排办局”则专门帮忙挂画、插花,将宴会环境布置成士大夫雅集的模样。可见,在宋代,这些不仅仅是文人雅客所好,更是寻常人家的生活日常了。
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:“洛阳之俗,大抵好花。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,虽负担者亦然。大抵洛人家家有花。”
和文人赏花的品位有一点不同,宫廷插花显得更加富丽堂皇一些。从南宋宫廷画师李嵩绘制过《花篮图》,可以感受一二。
《花篮图》共四幅,分别是春夏秋冬为主题的插花艺术:其中《花篮图》夏花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;《花篮图》冬花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;《花篮图》春花册早前辗转流落于日本,前几年被上海龙美术馆拍卖购得;可惜《花篮图》秋花册则已经遗失。
《花篮图》夏花册,故宫博物院藏
《花篮图》春花册,上海龙美术馆藏
《花篮图》冬花册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1.插花均是当季花卉,春季桃花,夏季栀子,冬季水仙,季节性分明;
2. 插花有主花一种,并辅之以副花若干种,层次感强烈;
3.插花以“众星拱月”为造型,突出主题;
4.插花四季的花篮亦略有不同,各具特色。
在黄永川先生的《中国插花研究史》一书中,特别提及李嵩本《花篮图》是院体盘花,与西洋插花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宋代插花的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状,花枝每作曲折逶迤状,具有十足的韵律感。
在李嵩本《花篮图》中枝条与花之间求其匀停与气脉疏通,或疏或密,花枝穿插错落参差,花叶艳丽,花朵舒立,不予轧挤,花材、花枝、花盘(篮)俨然形成一个整体,因此是典型的宋代隆盛院体花之特色。
贰
如果说焚香是嗅觉的满足,品茶是味觉的满足,插花是视觉的满足——那么,挂画,则是文人雅事的最高境界, 品鉴和心灵的满足。
宋人赵希鹄在《洞天清录》(一部记录鉴别古器古物的书)中,特别有“挂画”篇,将其中关键环节、注意事项、评鉴标准,一一列名,也算是古代“挂画”之精要指南了——
南宋赵希鹄《洞天清录 · 古画辨》之“挂画”篇:“择画之名笔,一室止可三四轴,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。则诸轴皆见风日,决不蒸湿。又轮次挂之,则不惹尘埃。时易一二家,则看之不厌。然须得谨愿子弟,或使令一人细意卷舒,出纳之日,用马尾或丝拂轻拂画面,切不可用棕拂。室中切不可焚沈香、降真、脑子,有油多烟之,香止宜蓬莱笺耳。窗牖必油纸糊,户常垂帘,一画前,必设一小案以护之。案上勿设障面之物,止宜香炉、琴、砚,极暑则室中必蒸热。不宜挂壁。大寒于室中渐著小火,然如二月天气候,挂之不妨,然遇寒必入匣,恐冻损。”
其大意主要是:
1.所挂之画,必须出自名家手笔;
2.一间屋内不可挂太多,三四幅足够,关键在于常常更换避免审美疲劳;
3.为什么挂画?赏玩只是目的之一,其次也是为了保养画藏;
4.画的拂尘需有专门的工具,清洁需要专人打理,不得马虎;
5.室内的焚香也有要求,有些香是禁止的,避免损害画作;
6.室内陈设讲究配合,案几、香炉、琴、砚,都有摆放的规矩,不必太多;
7.天气冷暖也会影响藏品品质,太热太冷对画藏都有损害。
《五百罗汉像》之「观音画像之礼拜」日本京都大德寺藏